2016年5 月初,武汉市“五一劳动奖章”暨“大城工匠”海选活动拉开序幕。武汉地铁运营公司机电部供电专业主任技师,现年42岁的孙宏杰从众多候选人中脱颖而出,让世人知晓了武汉地铁保电大师——一位昼伏夜出、“扫地僧”式人物的存在。
孙宏杰是一名高压电工,他的职责是保武汉地铁供电安全,除患排障。自2004 年1号线运营筹备之初到现在,他在武汉地铁供电维修一线 年,创造了武汉地铁多个“第一”:第一任供电班长,第一任试验班长,第一位市技能大师,第一个以个人名字命名、授牌的“武汉市技能大师工作室”。
与白天人潮如织的景象截然不同,乘客离开后,深夜安静的地铁站仍在持续运转,直至翌日凌晨,孙宏杰就是众多不眠地铁人中的一员。
深夜十分,目送最后一班列车驶离站台,武汉地铁运营公司供电专业主任技师孙宏杰带着他的试验工班成员,换上工作服,穿好绝缘鞋,开始夜间的维保工作。
供电设备检修涵盖了接触轨、直流开关柜、低压开关柜的检修及功能预防性试验四大块内容。大到为列车提供牵引动力,小到维持车站照明和各类设施设备的正常运转,都需要供电工作人员耐心、细致的处理。
两条钢轨旁还有一条黄色的“轨道”,它是供电系统下接触式接触轨,俗称“三轨”,列车靠它接触供电。第一项工作就是要来回徒步接近4公里,测量接触轨的各项技术参数,同时检查接触轨上的支架是否牢固。冬夏两季,为防止接触轨热胀冷缩甚至会出现断裂的情况,修东西的人还需对膨胀接头进行逐一确认。2公里的区间,300个接触轨支架,50个螺栓、接头,20项技术参数测量,一处也不能放过。这份工作,只有少数的耐心和责任心是做不来的。
第一轮检查结束后,一行人来到3号线惠济二路牵引降压变电所,开始测试供电保护设施功能。
这套装置和重要供电设备相连,起着类似“安全哨兵”的作用,防患于未然。它的作用,简而言之,当保护设施检测到的电压、电流值超过设定值时,开关迅速断电,从而保护供电系统设备免受过电压、过电流的破坏。在保护设施发生故障或达到一定使用年数的限制出现老化时,虽然电流、电压正常,开关却发生跳闸,被称之为“误动”;如果超过正常的电流、电压,而不发生跳闸,被称之为“拒动”。这两种现象都可能会危及供电设备的运行安全。他们的工作就是要把这些有问题的保护设施找出来,做维修或更换。每台装置的检查至少需要30 分钟,像惠济二路站这样拥有 13台保护设施的变电所,至少需要 2 天完成试验工作。
武汉地铁已运营线 个车站,每座车站有一座变电所,每个变电所都有数台保护设施,总计 1981 台。所有车站变电所的设备,在孙宏杰脑中一清二楚,哪个站有多少台,他张口就来。
1981 台供电保护设施,每台每年至少进行一次试验,全部靠供电专业试验工班的 18 名组员完成。为了不影响列车正常运营,所有的工作必须在列车收班后进行,从深夜零点工作到凌晨 4点。有时遇上交叉作业,试验时间还会延长。孙宏杰带着他的小伙伴们,不急不躁,认真做好每一个环节。碰上两个夜班做不完试验,他们就在第三个夜班坚持做,直到完成所有试验项目,绝不马虎。
有一年,孙宏杰的车间主任在工作中发现1号线多个牵引降压所纵联柜关闭电源后,其二次电源仍然带电,原因不明。 这个现象,虽然不影响列车运营,但属于潜在隐患。
为了找到原因,孙宏杰带领两名班组成员在每天地铁收班后查找故障原因,连续5个通宵在江汉路变电所找答案。 试遍多种常规方法仍然查不出原因。于是,孙宏杰采取“最笨”的排除法,一根线一根线地进行测试。
最终,在第5个夜晚,故障终于被发现,原因来源于其他变电所,确属少数现象。
类似“漏接一根线查遍整个区间”的故事有不少。2013年,轨道交通4号线一期工程项目施工阶段,孙宏杰试验时发现东亭站到岳家嘴站区间的牵引回路电阻出现异常。电阻由设计的100毫欧猛地增加到200毫欧。
漆黑的隧道里,他拿着手电筒,配合实施工程单位在2公里的区间线路内逐点排查,最后发现是漏接了一根线。之所以对工程上看似细小的问题如此执着,孙宏杰表示,地铁安全无小事,任何一个细微的问题都可能会变成大问题,影响列车安全。
武汉地铁已步入网络时代,与呈上涨的趋势的客流相匹配,运营服务也日臻成熟,优质服务品牌的背后是一群默默奉献的人。无数个夜晚,他们在整座城市进入“睡眠状态”后,仍然彻夜不眠地工作,用辛勤的汗水捍卫武汉地铁“安全、准点、舒适、便捷”的服务承诺。
孙宏杰先后获得2011年第17届武汉市职业技能大赛的“技术能手”,2012、2013年全国轨道交通行业“五比五赛”的“维修能手”,2014年,获得了武汉市“技能大师”、湖北省“技术能手”称号,2015年,荣获湖北省交通行业“十行百佳”标兵称号。今年3月,武汉市政府为我们的团队挂牌“武汉市技能大师孙宏杰工作室”,5月,获得武汉市“五一劳动奖章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