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近一段时间,汽车后市场最受关注的动态,应该就是某全国汽服连锁通过上市聆讯,标志着独立售后第一家上市公司近在眼前。
以2013年为起点,汽车后市场的资本驱动时代过去了十年时间,期间,长期资金市场的投入高达上百亿,相当于万亿汽车后市场体量的1%。
O2O、汽配供应链、汽服连锁、SaaS、数据公司、自动洗车……各种赛道都成为资本的试验田,经过资本的洗礼,验证下来,目前仍存活的企业主要是两类,一是汽服连锁,二是汽配平台。
全国连锁背后拥有大量的资本支持,包括一些知名的投资机构,当达到一定体量,最终目标当然是上市,除了这次的案例,新康众早在2021年就进行股权重组,搭建红筹框架,也是为上市做准备。
随着全国连锁相继冲击上市,甚至最终上市成功,这对于区域连锁的影响会比较微妙。
一方面,无论在上市前还是上市后,全国连锁都有扩大规模的需求,会促进跑马圈地,加剧行业竞争。
另一方面,区域连锁自身也会面临选择,到底是扩张还是收缩,转型还是固守,并没有唯一的正确答案。
过去几年,区域连锁还有强烈的扩张动力,试图突破地域限制;如今,区域连锁已经呈现出明显的分化,以各自地域为据点,做出了不同的战略选择。
汽车服务世界曾经提出过观点:在新能源业务上,区域连锁相比全国连锁拥有一定优势。
前者以直营为主,能够最终靠门店改造、争取授权、直接投资等方式来进行布局;后者以加盟为主,主要是做新能源培训和业务导入,业务量还比较有限。
另外,区域连锁在各自区域积累了资源优势,可以在新能源业务上实现放大效应。
在今年年初汽车服务世界超级大会上,郑永杰表示:“我们刚开始摸不着头绪,走了很多弯路,核心的商业模式就是传统4S店、商超和城展,现在商超的城展都在向4S店靠拢。”
在郑永杰看来,传统维修企业和4S体系完全是两种不同的沟通语言,如果不研究4S体系,在上报资料环节可能就被淘汰了。
据透露,一年半时间内,恒泰在销售上涵盖了比亚迪、小鹏、哪吒、零跑、阿维塔等5个品牌。
二是重点抓售后服务,前端销售更多采取合作的模式,这是今年华胜呈现出来的变化。
据透露,自布局新能源以来,华胜在新能源业务上累计投入超过1亿元,其中销服一体业务模型上的投入达到几千万。
在今年云山汽修大会上,周大军有过反思:“去年我们有点过于注重销售业务,但这并不是我们擅长的,而且造车品牌太多,内卷严重。”
一方面,华胜当下的产业链和主机品牌覆盖有点过广,未能做到很好的聚焦;另一方面,销服一体模式对于品牌、团队、管理模式等多方面都提出了要求。
华胜的解决方案是寻求更多的合作,尝试与区域头部经销商集团共同投资开发销服一业务。
三是单点切入,从一个新能源品牌做起,尽早入局,积累经验,长沙国合是典型代表。
目前国合与零跑汽车达成合作,邓建军表示:“新能源业务存在销售和售后两个板块,销售板块要量力而行,不是品牌越多越好,要选择最合适的。”
在他看来,如果经济实力允许,对新能源业务感兴趣,“不妨把握机会做一个新能源品牌,毕竟新能源品牌投入比传统4S店小很多。如果你觉得一个人做新能源有风险,可以与一家有销售能力的企业合作降低风险。”
另外,有必要注意一下的是,在布局新能源之外,这些区域连锁原本的燃油车业务并未停滞,无论是豪华车专修,还是一站式门店,都按照原有节奏运营下去。
所以,新能源业务更多地是这些区域连锁的第二增长曲线,具有投资的意味,也有试错的过程,为未来的新能源爆发打下基础。
在区域连锁中,早期存在一批项目精简、以快速换油为主的企业,这其中,兔师傅算是代表之一。
兔师傅成立于2015年,早期以郑州为主阵地,采取直营模式,门店不到200平米,只经营12个保养项目。
不过,郑州是保养大战发起的城市,众多连锁企业先后参战。2020年,途虎正式进军郑州,推出了58元全合成小保养套餐,将保养大战推向高潮。
在保养价格被击穿的情况下,兔师傅做了两个决定,一是将门店从跨区发展,回收到郑州一个城市;二是在原有保养项目的基础上,叠加更多新的项目,包括轮胎、底盘相关业务。
在做业务延伸之后,兔师傅已经从早期“美国快速换油连锁”模式,转变为常规社区店模式,背后主要是两个原因,一是中国车主期望一站式服务,仅仅提供换油业务不符合消费习惯,二是保养价格战过于激烈,导致保养慢慢的变成了入口引流项目。
除了兔师傅,几乎所有区域连锁都在业务层面做加法,这背后主要存在两方面的因素。
一是平均车龄接近7年,与养护、维修相关的需求慢慢地显现,底盘业务就是最明显的趋势,需求端的变化带来供给侧的革新。
二是新能源的发展,在授权业务之外,激发了贴膜、轻改等非授权业务,一批原来的洗美门店已经抓住红利,而规模较大的连锁正在跟进。
与此同时,猫虎狗等全国连锁正在布局专项门店,利用新的门店模型和连锁品牌,进入更多业务层面,同时提高门店扩张速度。
比如天猫养车规划了改装中心、贴膜中心、钣喷中心和新能源专修中心;途虎布局了大力神参数图片)和炫车侠,以及升级洗美门店;小拇指、驰加等门店规模在1000家以上的连锁,也在大力布局底盘项目。
所以,各种各样的因素综合作用下,无论是全国连锁,还是区域连锁,在经营项目层面,都在靠近一站式门店,推动汽服连锁逐渐走向3.0阶段,也使得未来的竞争更为同质和直接。
汽服连锁从早期的互联网连锁、事故车连锁、综修连锁、变速箱专修连锁等不同模式,逐渐收缩为中期的养车连锁,如今从养车连锁慢慢向专项连锁延伸。
在这个过程中,不少早期的专修连锁要么已经倒闭,要么尽早转型,集群车宝是很典型的转型案例。
2013年成立的时候,集群车宝从直营连锁做起,集中在广州市场,2019年开启加盟模式,直到2021年11月,集群车宝提出一城一商,2022年7月推出城市运营商,并且正式从连锁企业转型为产业互联网平台。
这种转型能够理解为从重资产模式转为轻资产模式,前者需要大量的资金、运营作为支撑,后者更多的是SaaS系统和供应链驱动,将运营交给城市运营商。
另外,还有一种转型路径,那就是从早期的豪华车专修连锁转型为新能源连锁,比如德师傅、和谐修车等。
当然,这种转型的程度并不是很深,因为吃到第一波新能源业务红利的维修企业,大部分是原来的豪华车专修企业,新能源业务在流程和服务等方面,与豪华车业务具有较高的相似性。
这两种转型路径,一种原因是新能源等外部因素的影响,另一方面则是受到长期资金市场的作用。
早期能够从直营模式切入,聚焦于专修连锁,并且在系统上进行大量投入的企业,无一例外不是拿到了一定投资。
然而,随着资本逐渐退出汽车后市场,用资本换规模和市场的逻辑已经难以为继,连锁企业一定利用业务能力支撑自身的发展,因此转型多少有点被动的因素在里面。
从区域连锁的转型案例,能看出来,在养车连锁之外,其他的汽服连锁形态一旦达到一定规模,就很难做到规模和盈利的平衡,也证明汽车后市场的连锁化道路还未完全走通。
在转型之外,过去几年,区域连锁在价值层面的体现,主要是集中在资本上,大致出现了三种现象和选择,分别是被投资、并购,或者选择站队。
投资方面,印象较深的事件出现在2018年,当年6月,不到一个月的时间,汽车超人连续入股精典汽车、快易修和名骏百盛。
当时汽车超人的想法是“找到各地有代表性的连锁汽车服务企业,并对其赋能,形成规模化的汽车综合服务平台。”
也有行业观点认为,面对互联网的冲击,汽车后市场行业处于转变发展方式与经济转型的节点,由于传统门店进行互联网升级缺乏运营理念、技术系统等支持,因此通过与具有实力的网络站点平台合作会是不错的选择。
不过,后来的故事也都知道,汽车超人在和阿里、康众合资之后,经历了一段时间的扩张,但最终以规模缩减告终,早期对区域连锁的入股和投资也迎来了撤资。
在并购方面,主要出现了几个全国连锁收购区域连锁的案例,比如早在2018年途虎就收购了车发发和有壹手,并且在2023年初进一步收购了广州畅途。
全国连锁收购区域连锁的逻辑并不复杂,一是能够迅速进入并占领某个空白市场,二是借助原有的业务,帮助自身进行业务延伸,三是获取原有区域连锁的相关数据。
在站队方面,西安的哈贝卡全面接入天猫养车算是典型,哈贝卡创始人张亚峰也进入天猫养车担任职务;另外,天猫养车推出联合运营中心模式,也意在和区域连锁建立更为紧密的合作关系。
这种模式相对较为温和,不像是投资或并购那样有明确的资本投入,能够理解为强强联合,相互之间发挥各自的优势。
参考美国市场经验,在汽配和汽服两个领域,形成当下的比较集中的局面,甚至跑出多家上市公司,离不开市场的整合并购行为,这是一个成熟市场的必经之路。
不过,全国连锁整合区域连锁,或者区域连锁之间的整合,如果没办法实现效率提升,或者1+1>2的结果,那就偏离了整合的基本逻辑和目的,最终也只是资本层面的游戏。
在独立售后市场出现上市公司之后,资本对行业的关注可能有所回暖,头部连锁的扩张也会加速,在存量市场中挤占区域连锁的空间。
然而,中国汽车后市场最特殊的一点在于,区域特性很明显,不同的区域具有不一样的消费特征,在上海成功的连锁,到了北京可能就会水土不服。
这种特性也决定了,即便是出现几家上市全国汽服连锁,在一定地域内,区域连锁仍然拥有各自的优势,甚至形成强有力的壁垒。
所以,在未来一段时间,全国连锁和区域连锁之间的关系,可能会保持竞争-合作的动态平衡,真正的赢家,或者说一个稳定的市场格局,还需要一些时间来沉淀。